外语学院学子助力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崇明行,专业翻译服务获赞誉

2025年10月20日,出席第23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的专家考察团赴崇明区开展调研。本次考察团包括华中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两所高校代表团,以及来自德国、法国、荷兰、澳大利亚等10余个国家的120余位中外专家学者,其中包括3名全球主要国家科学院院士。

基于在往届大会服务中建立的优良口碑与扎实合作基础,应崇明区人才局邀请,经我校数字文旅学院引荐,外语学院再度选派英语专业学生承担本次翻译任务。值得一提的是,金睿洁、周洋两位同学在上一届大会的志愿服务中,曾因表现突出受到崇明区领导表扬。本次,他们与田逸品、许凌宇同学共同组成翻译服务小组,全程保障了参访活动的顺利开展。

当日10时,考察团首先抵达东滩湿地公园。四位同学以流利、标准的英语,为外国专家翻译介绍了湿地生物万象馆、潮汐湿地保育区等核心区域的生态修复技术与管理模式,详细阐释了湿地在碳汇调节、候鸟保护中的关键作用,并协助中外学者就“河口湿地生态保护国际经验”展开深度交流。

下午,考察团一行前往万禾智慧羊场。金睿洁与周洋同学围绕“智慧养殖”主题,向外宾翻译介绍了第四代生物智能耳标的体温监测与轨迹追踪功能,以及“羊脸识别”技术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在技术交流环节,他们准确翻译了胚胎移植等扩繁技术的核心原理,以及羊粪资源化利用的循环农业模式,有效促成了中外学者的深入交流。

在“太和·好时节”智慧农场。田逸品与许凌宇同学结合实地场景,向外宾系统介绍了农场“南果北移”的技术突破:依托智能温室数控系统模拟热带雨林气候,成功实现芭蕉、番石榴等10余种热带水果的本地化种植;同时深入解读农场的水系生态修复技术及清水养殖体系,并引导考察团成员体验了智能机器人“太和一号”的互动服务功能及虚拟现实采摘技术,让外宾直观领略智慧农业的创新活力。

四位同学以出色的双语转换能力与跨文化沟通素养,准确传达了生态农业与智慧养殖等专业内容,展现了贤达学子的专业风采,赢得了中外专家的一致好评。崇明区人才局相关负责人也高度肯定了同学们的专业表现与服务精神。

回顾此次高规格国际交流活动,四位同学均表示收获颇丰。他们指出,本次实践不仅拓展了农业生态领域的专业翻译知识,提升了专业自信,更深刻体会到‘语言+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实际价值,并对学院领导与老师的培养表示衷心感谢。

四位同学的优异表现,正是对第23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聚天下英才、谋合作共赢”主题的生动实践。本次大会由国家人社部与上海市政府联合主办,规格高、影响广。以此为契机,外语学院将继续拓展高水平国际交流实践平台,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语言实战能力与综合素养,在服务中践行责任、传播声誉,持续打造贤达外语人的亮亮名片。

撰稿 | 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