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大讲堂“中国与世界”举办周汉民教授讲座:阐释新时代公共外交的意义与作用

9月25日,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周汉民教授应邀莅临我校“通识大讲堂”,为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新时代公共外交的意义与作用”的精彩讲座。本场讲座由外语学院参与协办,讲座内容深刻,现场反响热烈。

周汉民教授的讲座紧紧围绕大国外交思想,结合上海世博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国际活动实践,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公共外交在推进大国外交、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以及促进文明互鉴等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讲座开始前,周汉民教授冒着酷暑徒步考察校园,并在学生社团活动区域留影

周教授在讲座中

周教授曾经担任中国驻国际展览局代表,为中国申博成功做出了贡献。他以亲身经历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申办和举办为例,生动阐述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世博理念,指出上海世博会是中国公共外交的里程碑,促进了人类文明互鉴,推动全球共识,并很好地展现了中国公众的文明素养,成为国家形象的生动名片。

他强调,公共外交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密切相关,是展现中国稳定性与开放性、增强外商投资信心的关键一环。对此,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公共外交要与国家和时代同行,以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为例,就是要传承世博精神,搭建中外交流平台;二是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凝聚人心,促进民间友好;三是要旁征博引、理论建树,推动公共外交理论体系建设,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周教授还特别介绍了上海公共外交协会品牌项目——“江上会客厅”的公共外交实践案例,指出这一平台为促进中外各方守望相助、民心相通提供了独特渠道。同时,他介绍了由其主编的《公共外交丛书》等理论成果,并慨允向我校赠送全套丛书。

讲座最后,周教授以“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搭沟通桥梁,聚中外智慧,促民心相通;让世界看到一个自信、有活力、有担当的中国,公共外交大有可为!” 作为结语,铿锵有力,引人深思。

整场讲座立意高远、逻辑严密、案例生动、内容充实,现场掌声不断。讲座不仅拓宽了师生们的国际视野,也进一步激发了我院学子投身外交、翻译与国际交流事业的兴趣与热情。

撰稿 | 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