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著名日本文学翻译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林少华应邀莅临我校“通识大讲堂·中国与世界”系列讲座,以“村上春树:‘我们将去哪里呢?’——村上视野中日本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为题,为师生带来一场深刻而富有启发的文学解读。上海译文出版社责任编辑沈维藩、姚东敏一同出席本次活动。讲座现场座无虚席,互动气氛热烈。

林少华教授是我国日本文学译介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译著等身,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首次翻译村上春树作品以来,已陆续翻译了村上春树作品逾50种的众多作品,总发行量逾1400万册。此外,他还译有《我是猫》《罗生门》《雪国》等其他日本文学经典,为中国读者搭起了已做理解日本文学与社会的桥梁。
讲座伊始,林少华教授从中日两国“同住一单元,上下为邻”的地缘与现实关系切入,指出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深入理解日本社会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文学作为贴近心灵的艺术形式,是认知邻国的一扇重要窗口;而村上春树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当代作家,其作品中对日本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思考,尤为值得关注。
林少华教授以《寻羊冒险记》《奇鸟行状录》《刺杀骑士团长》三部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为主线,提炼出“暴力、恶、封闭性、右翼”四个关键词,系统阐释了村上文学中对日本社会深层结构的批判与反思。他强调,“暴力”在村上笔下不仅是历史战争与体制压迫的体现,也是现代人精神困境的隐喻,是“理解日本的一把钥匙”。

林少华教授语言风趣、态度谦和,在讲座中笑称自己是“傍晚六七点钟的太阳”,而在场学子则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与年轻人共同思考“日本将去向何方”这一时代命题。他鼓励青年学生通过阅读文学,培养跨文化理解的敏感与深度,以更加开阔的视野看待中日关系与世界格局。
本次讲座内容扎实、视角独特,不仅深化了师生对日本文学与社会的认知,也充分展现了学校在推动通识教育、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撰稿 | 外语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