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念、永葆初心
——红色电影党课《望道》观后感

2023年4月14日,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外语学院教师党支部联合学生党支部的教职工正式党员、党员发展对象参加了“观红色电影、学百年党史”红色电影党课的主题活动,集体观看《望道》。影片以《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翻译者、复旦大学首任校长陈望道先生为人物原型,阐释了陈先生和千千万万仁人志士在国家危难关头,坚定理想信念,敢于担当、冲锋在前、不畏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

教师党员们在观看红色电影《望道》后,纷纷发表感言如下:

陈婵娟

《望道》作为主旋律电影,以《共产党宣言》首部中文全译本的翻译者陈望道先生作为人物原型,生动地演绎出百年前一群“望道者”们共同为理想信仰前赴后继的动态群像。电影开头,陈望道在杭州第一师范学校担任语文教员的时候,相关教育部门禁止开展戏剧等有助于思想进步的活动。校长和陈望道等多位教师离职,学生们唱起《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我深深感受到师者传道受业解惑的责任,学生们尊师重道同样令人动容。电影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青年学生们面对枪炮的威胁,丝毫没有犹豫,果断地与军警对峙,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和方式维护真理的尊严。正如电影的英译名Manifesto,让观众切身感受到百年前青春故事中信仰的力量。如今的年轻人同样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回望初心,不断自我精进,方能行远。

高瑞霞

怀着对复旦历史和陈望道老校长的崇敬之情观看了《望道》这部电影,有以下感想:该电影成功地塑造了望道先生的形象。他的义乌老家是很简陋的,如刘禹锡《陋室铭》云:“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其精神一脉相承。望道先生吃粽子蘸墨水与90年代人教版三年级教材《吃墨水》讲陈毅专心读书吃糍粑蘸墨水的故事异曲同工。一个人的精神意志专注在一件事物上时,不会觉得物质的苦,而是会尝出真理的甜。望道先生学术水平一流,“幽灵与怪物”之辩、“有产者和无产者”的灵光乍现皆是不落言筌的。电影充分反映了陈望道老校长的伟岸风骨,血与火的年代里共产党员的丰碑,追寻理想之工农、学子的光辉形象,启迪新时代中华儿女坚守初心、追求真理、振兴中华!

丁虹惠

影片片名源自陈望道之名,也透露着 “守望信仰大道”的深意。陈望道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修辞学家,也是我国完整翻译《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人。电影以陈望道先生翻译 《共产觉宣言》、追寻真理为主线,呈现了30多年的时间里,陈望道先生任教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接续主持《新青年》编辑工作、筹建新闻馆等重要的人生经历,也重现了他与陈独秀等人的革命情谊、与妻子蔡慕晖相濡以沫的人生历程。

一百年前,以陈望道先生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正青春,胸膛里满满的家国情怀,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无畏地探索着解救中国的真理。

作为一部致敬信仰之作,《望道》向百年前以望道先生为代表的优秀知识分子致敬,也是向所有昨天和今天的“正青春”的信仰者致敬。看完电影之后,我不禁感慨先生毕生追求真理,有率真鲜明的个性,有诲人不倦的师生情长,更有毕生执肴于革命理想的忠诚坚定。今天的你我,在仰望先辈的革命风范之余,更应该以先辈们为荣,追随他们的足迹前行,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上砥砺奋进!

姜宏

电影《望道》以《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翻译者、新中国成立后复旦大学首任校长陈望道为核心,展现了以陈望道为代表的革命先行者和探索者为民族、为国家追望信仰大道的心路与行为选择史实。从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由陈望道翻译的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于1920年在上海出版,从此在根深蒂固的东方传习文化系统之外,来自西方的全新的“真理之甘”开始成为中国外向型先进分子改造国家民族的锐利思想武器。

影片回顾并全观陈望道先生的一生,从而使观众更清晰地了解到,陈望道先生不仅是《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的翻译者,也是杰出的教育家、语言学家,一生都在潜心探讨、努力钻研语言学、修辞学、新闻学、美学、教育等专业学术理论和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他曾担任《辞海》主编以及长达25年的复旦大学校长职务。

观影过程中随着影片情节的起伏一直牵动着观众的心:纯朴自然的师生情谊、大学老师火热的仁义友爱与进步高尚之心和正直有神的目光,展现出真正的师者形象;工人纠察队被国民党反动派屠杀血流成河的场景又使观众泪流满面,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当时的劳苦大众抛头颅、洒热血,换来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值得我们每个人倍加珍惜。

郭歌

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在这个生机勃勃的季节里,4月14日下午,我们在学校党支部的组织下观看了这部让人心潮澎湃的电影《望道》。

陈望道先生首译《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为中国共产党建党奠定了思想基础——信仰马克思主义,并且不断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果说《共产党宣言》是一盏旧中国黑暗里照亮人们的思想明灯,那陈望道先生无疑就是划破夜空的那一根火柴。这部电影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一个时代里,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选择道路决定一个人的历史方向,信仰可以改变国家的未来。陈望道先生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总是奋不顾身地追寻真理、探寻真相,从《新青年》到“新闻馆”,都是他视之比生命还重要的宣传平台,以期唤醒国人,凭借信仰的力量寻求光明。这样的精神就是望道精神。从那个为信仰燃烧的年代到现在,已经跨越百年,去影院里看一场《望道》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守望,是一种两代人的交接。从电影《望道》里也能领悟到,百年党史是一部披荆斩棘的苦难史、一部筚路蓝缕的奋斗史、一部砥砺前行的革命史。

黎华

《望道》是一部以小视角展现大时代的红色题材影片,影片以我国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批传播者、《共产党宣言》首部中文全译本的翻译者陈望道作为人物原型,倾情讲述了陈望道为民族和国家寻道、望道、守道的一生。影片凸显了早期共产党人,为挽救民族危亡,不顾个人安危,在艰难困苦中,不断寻求真理的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当听到“真理的味道有点甜”的时候,没有了童年时期觉得可笑的场景,更多的是对陈望道先生的深深敬仰之情,深切地体会到了,一种绝处逢生、雨后甘霖的喜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望道”并非“望道“先生,而是望中华民族前行之道,开中华民族前行之道。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需要时刻铭记党员身份,履行党员职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努力奋进,开拓创新。

毛琦

电影《望道》讲述了《共产党宣言》翻译的过程,并且展现了青年们为救亡图存进行的艰难探索。看到当时的青年们为国家的前途奉献出生命,我深受感动。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自1848年问世以来,全球先后出版约150种文字、近3000种不同版本。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在上海一个印刷所正式问世,《共产党宣言》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起点,影响了一大批仁人志士和革命先驱。电影《望道》以陈望道生平为核心,将其与挚友陈独秀、妻子蔡慕晖以及众多亲友、学生的事迹娓娓道来,讲述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一群有志者坚守真理与信仰的故事。这部电影提醒我们不能忘记《共产党宣言》所指明的方向。千百万革命烈士的牺牲换来了新中国,换来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我们对现在的幸福生活应倍感珍惜,并且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继续努力斗。

撰稿与供图 | 蔡懿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