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外语学院王琳老师喜获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

根据《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通知》(教社科司函【2020】30号),经教育部专家评审并经公示,外语学院王琳老师申报课题为《自由贸易关键小语种语言资源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获批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立项。这是我校首次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是继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后的又一次零的突破。

王琳老师获批立项感言

王琳老师在总结两次申报项目基础上,归纳以下几条经验:

一、兴趣先行

兴趣既是动力所在,又是研究的着眼点。这里的点,需要发散思维,回首过去,可以从自己当前的研究出发,梳理自己最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从已有研究中寻找灵感。具体而言,从自己的研究兴趣出发,结合自己研究领域内的前沿知识、热点问题,拟定多个研究选题。

二、立足当下

立足当下指的是研读最新的科研申报指南,以及近年科研立项题目。申报指南其实是重要的指向标,可以指点迷津,从申报指南中可以得到诸多关键信息。这既是当下,也是未来,再结合目前的时政热点,可以初步确定研究方向。这个时候还不能忽视的是近几年的科研立项题目,也需要去认真研读,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拟定题目,另一方面可以看看我们的设想是不是别人已经做过了,避免重复劳动。

三、科学实施

接下来是如何把这些点连起来,也就是怎样去做的问题。具体概括为研究的科学性,系统性,连续性。科学性就去设计并论证自己上述选题的合理性,研究方法是什么,有没有研究工具,研究工具是什么等等,这些都需要明确。系统性指的是整个选题和自己已有的研究需要构成一个系统,没有研究基础,很难去证实选题的可操作性,所以需要形成一个系统。连续性,说的也是这个道理,选题研究要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结合进来进行,特别是对未来需要有所展望。

最后最重要的是时间问题,什么时候去做?这个“做”既指去申报,又指做研究。研究不能断,重在积累和坚持,更需要勇于尝试,不断突破。把握机会就去申请,学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优渥的平台,每次的申请提交都是一次锻炼,令人受益匪浅。

上述讲到都是“点”,抓住这些“点”,尽量去发散思维,大胆构思,删繁就简,找到申报的切入点,接下来就可以专心致志地做研究了。